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要闻 >  >> 正文
伤春悲逝——中国古代诗词中的“审美惆怅”_当前资讯
来源: 文史梦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04 21:09:22

编辑搜图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

(相关资料图)

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八回

宝玉也正要去瞧林黛玉,便起身拄拐,辞了她们,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。只见柳垂金线,桃吐丹霞,山石之后,一株大杏树,花已全落,叶稠阴翠,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。宝玉因想道:“能病了几天,竟把杏花辜负了!不觉倒‘绿叶成荫子满枝’了!”因此,仰望杏子不舍。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,虽说是男女大事,不可不行,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。不过两年,便也要“绿叶成荫子满枝”了。再过几日,这杏树子落枝空,再几年,岫烟也未免乌发如银,红颜似槁了,因此,不免伤心,只管对杏流泪叹息。正悲叹时,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。宝玉又发了呆性,心下想道:“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,今见无花空有子叶,故也乱啼。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,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,不能问他。但不知明年再发时,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?”

第一:杏花、青杏,暗中化用了苏轼《蝶恋花·春景》

花褪残红青杏小,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

枝上柳绵吹又少。天涯何处无芳草。墙里秋千墙外道,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。

笑渐不闻声渐悄。多情却被无情恼。

苏轼,很高妙的化用了前人的句子,那就是杜牧的《叹花》

自是寻春去校迟,不须惆怅怨芳时。

狂风落尽深红色,绿叶成阴子满枝。

(二)

自恨寻芳到已迟,往年曾见未开时。如今风摆花狼籍,绿叶成阴子满枝。

这里红花、青杏,意向形象鲜明,对比工整,为后世推崇。绿叶成阴子满枝,杜牧在两首诗运用,看来他自己对此句也很满意。

集古 暮春 李俊民 〔金朝〕

一年春色负归期,绿叶成阴子满枝。

公子王孙莫来好,如今不似洛阳时。

与弟侄观小圃梅花二首 陈著 〔宋代〕

是则看花要及时,看花到实不妨迟。前贤亦有留佳句,绿叶成阴子满枝。

伤春逝,是古代文人的一个主题。这是美学中界定的“审美愉悦”。叶郎所写的《现代美学体系》,建立一个现代美学构架:审美形态、审美意象、审美感兴、审美文化、审美教育、审美设计、审美发生、审美体验。

审美感性,有无功利性、直觉性、创造性、超越性、愉悦性。审美愉悦的意境审美,表现为人生、宇宙、历史的哲理感悟。其中,对时间、历史的流逝表现为“惆怅”。

第二,《红楼梦》这一段还化用了另一个意向:鸟雀枝头啼

春归 孟淑卿 〔明代〕

落尽棠梨水拍堤,凄凄芳草望中迷。无情最是枝头鸟,不管人愁只顾啼。

很明显的直接运用,雀儿枝头乱鸣啼,不顾宝玉的忧愁。当然,花落、绿枝、莺啼,一直是诗词常用的伤春之“物象”。

流莺 李商隐 〔唐代〕

流莺漂荡复参差,度陌临流不自持。巧啭岂能无本意?良辰未必有佳期。风朝露夜阴晴里,万户千门开闭时。曾苦伤春不忍听,凤城何处有花枝。

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〔唐代〕

宦情羁思共凄凄,春半如秋意转迷。山城过雨百花尽,榕叶满庭莺乱啼。

西亭子送李司马 岑参 〔唐代〕

使君五马天半嘶,丝绳玉壶为君提。红花绿柳莺乱啼,千家万井连回溪。

这种“审美惆怅”可以在其他诗句中得到明显体现:

目极千里兮,伤春心。

——屈原《招魂》

自是寻春去校迟,不须惆怅怨芳时。

——杜牧《叹花 / 怅诗》

桃蹊惆怅不能过,红艳纷纷落地多。

——韩愈《闻梨花发赠刘师命》

满目山河空念远,落花风雨更伤春,不如怜取眼前人。

——晏殊《浣溪沙·一向年光有限身》

最后注释:公冶长,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和女婿,“七十二贤”之一。传闻他懂鸟语。《论释》讲: 公冶长听见鸟招呼往清溪食死人肉。不久见老婆婆哭诉儿子未归,公冶长让他清溪边找,果然找到了。村官怀疑,将公冶长逮捕入狱。公冶长说:“我懂鸟语,没杀人。”后来公冶长听到麻雀说白莲水边有装粮食的车翻了,招呼去吃。狱吏验证为事实,就把他释放了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