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要闻 >  >> 正文
2023高考语文新高考1之文言文 视讯
来源: 个人图书馆-当以读书通世事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10 10:56:14

【材料1】

襄子围于晋阳中,出围,赏有功者五人,高赫为赏首。张孟谈曰:“晋阳之事,赫无大功,今为赏首,何也?”襄子曰:“晋阳之事,寡人国家危,社稷殆矣。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,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,是以先之。”仲尼闻之,曰:“善赏哉,襄子!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。”或曰:仲尼不知善赏矣。夫善赏罚者,百官不敢侵职,群臣不敢失礼。上设其法,而下无奸诈之心。如此,则可谓善赏罚矣。襄子有君臣亲之泽,操令行禁止之法,而犹有骄侮之臣,是襄子失罚也。为人臣者,乘事而有功则赏。今赫仅不骄侮,而襄子赏之,是失赏也。故曰:仲尼不知善赏。


(资料图片)

(节选自《韩非子·难一》)

【译文1】

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,突围后,奖赏有功的人五个,高赫成为受赏的第一人。张孟谈说:“晋阳城的解围,高赫并没有大功,如今成为受赏的第一个人,为什么呢?”赵襄子说:“晋阳城之事,我的国家危急,政权危险了。我的大臣们都有骄傲轻慢我的意思,只有高赫没有丧失君臣之间的礼节,因此最先奖赏他。”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:“善于奖赏啊!赵襄子奖赏一个人而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。”有人说: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奖赏。那善于赏罚的人,百官都不敢侵犯职权,群臣都不会丧失君臣礼节。君主在上设置了他的法则,而臣子在下就没有奸诈的念头。像这样,那么才可以称为是善于赏罚。赵襄子有君臣相亲的恩泽,掌握令行禁止的法则,仍然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,这是赵襄子失去惩罚原则的缘故。做臣子的,参议政事有功劳的就奖赏。如今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,而赵襄子就奖赏他,是错误的奖赏。所以说: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善于奖赏啊。

(节选自《韩非子·难一》)

【材料2】

陈人有武臣,谓子鲋曰②:“韩子立法,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。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,持久历远,遏奸劝善,韩氏未必非,孔氏未必得也。若韩非者,亦当世之圣人也。”子鲋曰:“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,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。好事而穿凿者,必言经以自辅,援圣以自贤,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。若诸子之书,其义皆然。请略说一隅,而君子审其信否焉。”武臣曰:“诺。”子鲋曰:“乃者赵、韩共并知氏,赵襄子之行赏,先加具臣而后有功。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?然实诈也。何以明其然?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,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、赵、魏伐郑,遇陈恒而还,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,而晋四卿皆在也。后悼公十四年,知氏乃亡。此先后甚远,而韩非公称之,曾无怍意。是则世多好事之徒,皆非之罪也。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,塞耳于诸子久矣。而子立尺表以度天,植寸指以测渊,矇大道而不悟,信诬说以疑圣,殆非所望也。”

(节选自《孔丛子·答问》)

【译文2】

陈国有个叫武臣的人,对子鲋说:“韩非子的主张,跟孔子的主张不同点很多。我常常来判断两人的言行是否一致,从长远观点来看,惩恶扬善,韩非子不一定错误,孔子不一定正确。韩非子也是当代的圣人。”子鲋回答道:“如今世人,说道高的时候,一定称赞它达到天边;说道高的时候,一定赞誉它达到深渊。无事而非牵强而附会的人,一定引用经书或者圣人的话来自圆其说(肯定自我),要取信于群愚而采用他的说法。像诸子之书,它的意思都这样。请你略说一个方面,而让君子看清楚是否准确。”武臣曰:“好的。”子鲋曰:“从前,赵、韩联合知氏,赵襄子进行赐赏,首先赏赐高赫,而后赏赐有功之臣。《韩非子》书中记载,孔子肯定这种做法,开始引用,然后责备,初看起来不错啊?实际情况是不对的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我家的先君孔子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(公元前476去世),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、赵、魏伐郑,遇陈恒而还,这时孔子去世11年,“晋四卿”都在世。后悼公十四年,知氏乃亡。这期间时间很长,而韩非子称赞他,一点没有惭愧的意思。这就是世间那么多好事之徒,都怪罪于他。所以我对于小道闭口,很久不听诸子的语录。而你立一尺表来测量天高,用一寸之指而测深渊,不明大道更谈不上真理,相信邪说而怀疑圣仁,大概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。”

[注]①襄子:赵襄子。春秋末年,知、赵、韩、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,称“晋四卿”。晋阳之战,知氏(荀瑶)联合韩、魏攻赵,反被赵襄子联合韩、魏灭杀。②子鲋:即孔鲋,孔子八世孙。

10.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,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,每涂对一处给1分,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。(3分)

11.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A.围,指被围困,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”的“举”表示被选拔,两者用法相同。

B.劝,指鼓励、劝勉,与《兼爱》“不可以不劝爱人”中的“劝”词义不相同。

C.具臣,文中与“有功”相对,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,具体就是指高赫。

D.诬说,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,与现在所说的“诬蔑之辞”并不一样。

14.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?(3分)

【参考答案】

10.CEG

11.B

14.赵襄子奖赏群臣时,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,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。

【试题分析】

2023年新课标I卷的文言文试题材料变以往单一文本为复合文本。材料由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,分别选自《韩非子·难一》和《孔丛子·答问》。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紧密关联,聚焦于“赏罚”问题,展现了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立论驳论的交锋,两则材料之间形成一种张力。

第10题文言文断句无法依靠答题技巧得分,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。试题将出现4种类型得分——0分、1分、2分、3分,区分度得以提高。此外,考生要在“可断可不断”与“非断不可”之间要做出正确取舍。每涂对一处给1分。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。

第11题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考查,A、B两项与统编教材中内容衔接,C项可通过上下文推测得出,D项与现代汉语常用语相比较。

第14题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。子鲋在批驳韩非时,抓住其论述的关键漏洞,即使用了虚假的事实。试题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、批判性阅读。考生作答,只要将意思答对即可。如果有参考答案之外的其他回答,只要言之成理,可酌情给分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